云梦鱼面
云梦鱼面,湖北省云梦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云梦鱼面是湖北地区的特色传统名吃之一,采用以鲜鱼(青、鲤、草鱼为佳),除去内脏、鱼鳞、头尾、骨皮,绞成肉浆,与上等面粉、包谷豆粉、海盐、纯碱、清水搅拌均匀,压成薄面皮(每张150—200克,厚度1厘米),上甑蒸熟,取出摊晾,折叠切丝,晒干装盒,便可以贮存携带。食用方法多样,可煮可炒可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2010年12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云梦鱼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云梦鱼面是湖北省云梦县的地方传统特色面食。它是用面粉及青鱼、鲤鱼(或草鱼)鱼肉为主料制作而成食品,切出来的面条,色白丝细,煮熟的面条鱼香浓郁,风味独特、鲜而不腻。因为营养丰富,食之易于消化吸收,并具有温补益气的作用,被人们美誉为“长寿面”。
历史渊源
云梦鱼面主产于古泽云梦(即今湖北云梦),始产于清道光年间,历史悠久。云梦鱼面选用“白鹤分流”之鱼,桂花潭中之水,新麦上等面粉及芝麻香油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白如银、细如丝,故又称“银丝鱼面”。它有两种吃法,一种是面条做成后即时煮熟,加上佐料,即可进食;另一种是面条做成后晒干包装起来,可以长期贮存,吃时煮熟即可。
关于云梦鱼面的产生,据说纯属偶然,《云梦县志》就曾作了记载:清朝道光年间,云梦城里有个生意十分兴隆的“许传发布行”,由于来这个布行做生意的外地商客很多,布行就开办了一家客栈,专门接待外地商客。客栈特聘了一位技艺出众、擅长红白两案的黄厨师。
有一天,黄厨师在案上和面时,不小心碰翻了准备氽鱼丸子的鱼肉泥,不好再用,弃之又可惜。黄厨师灵机一动,便顺手把鱼肉泥和到面里,擀成面条煮熟上桌,客商吃了,个个赞不绝口,都夸此面味道鲜美。以后黄厨师就如法炮制,并干脆称之为“鱼面”,这样,鱼面反倒成了客栈的知名特色面点。后来有一次,黄厨师做的面条太多了,没煮完剩下了很多,黄厨师就把它晒干。客商要吃时,就把干面条煮熟送上,不料味道反而更加好吃。就这样,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之中,风味独特的云梦鱼面终于成为一方名点了,从此便有了“中华老字号”的云梦鱼面。
云梦鱼面之所以味道特别鲜美,自然离不开云梦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物产资源条件。《墨子·公输篇》曾记载:“荆有云梦,犀兕麋鹿麓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由于盛产各种鱼鲜,故以所产鱼面最为出名。云梦民间流传歌谣有:“要得鱼面美,桂花潭取水,凤凰台上晒,鱼在白鹤咀。”说的是城郊有一“桂花潭”,清澈见底,潭水甘美;“凤凰台”距桂花潭不远,地势高阔,日照持久。城西府河中“白鹤分流”处,所产鳊、白、鲤、鲫,鱼肥味美,是水产中之上乘。
当初偶然制成了鱼面的黄厨师,后来专门潜心研制鱼面,他采用的就是“白鹤咀”之鱼,取鱼剁成茸泥,用“桂花潭”之水和面,加入海盐、掺和、擀面等工序,放置“凤凰台”上晒干、收藏。经过精心制作的鱼面,不仅用来招待客商,“许传发布行”的老板还用来作为礼品,馈赠来自各地的布客,使得云梦鱼面广泛流传。
生产情况
2011年,云梦鱼面产销量由年产150吨、年产值300万元,发展到500吨、产值2000余万元。
产品荣誉
民国四年(1915年),云梦鱼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特产比赛中获优质银牌奖。
1990年12月,云梦鱼面获湖北省优质产品的证书。
1991年10月,云梦鱼面获国家旅游局颁发的优质产品的证书;国家旅游局优质产品称号。
1994年10月,云梦鱼面被中国一绝产品国际推展组委会授予“中国一绝”产品殊荣。
2005年,云梦鱼面获孝感市工商局颁发的"孝感市知名商标"。
2006年11月,云梦鱼面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
2007年1月,云梦鱼面被首届家乡特产评选组委会授予“湖北家乡特产”,并荣登“国家名片”——全国首套特产邮票。
2010年12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云梦鱼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2年9月,云梦鱼面入围“湖北省首届食文化名食”称号。
专用标志使用
云梦鱼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云梦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云梦鱼面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