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喀什无花果

   日期:2021-04-06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382    评论:0    
核心提示:喀什无花果无花果(学名:Ficus carica Linn.)是桑科、榕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多分枝;树皮灰褐色,皮孔明显;
2021-4-6 11-14-46
喀什无花果
无花果(学名:Ficus carica Linn.)是桑科、榕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多分枝;树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小枝粗,叶互生,厚纸质,宽卵圆形,长宽10-20厘米,掌状3-5裂,小裂片卵形,具不规则钝齿;叶柄粗,长2-5厘米;雌雄异株,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壁,雄花集生孔口,雌花花被与雄花同,花柱侧生;榕果单生叶腋,梨形,径3-5厘米,顶部凹下,熟时紫红或黄色,基生苞片3,卵形,瘦果透镜状。花果期5-7月。
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从土耳其至阿富汗;中国唐代即从波斯传入,南北方均有栽培,新疆南部尤多。无花果对土壤条件要求极不严格,在典型的灰壤土、多石灰的沙漠性砂质土、潮湿的亚热带酸性红壤以及冲积性粘壤土上都能比较正常地生长;不耐寒,冬季温度达-12℃时新梢顶端就开始受冻;喜光;有强大的根系,比较耐旱。
新鲜幼果及鲜叶治痔疗效良好;果实味甜可食或作蜜饯,又可作药用;也供庭园观赏。
植物学史
无花果的原产地一说是小亚细亚土耳其的卡里亚(Cariea);一说是阿拉伯南部(沙特及也门),后传入叙利亚、高加索及土耳其等地,再后由希腊人与福安尼克亚人于公元前14世纪前后引入地中海沿岸各地。
无花果传入中国大约是在汉代,最早在新疆各地栽培,至唐代(公元7世纪)才由新疆经丝绸之路传入甘肃、陕西诸地,以后传入中原。到宋代,岭南诸地已栽培。因其果形似馒头,南方多称为“木馒头”,并始称“无花果”,谓其无花而实(宋·张师政《倦游杂记》)。元明时期(公元14世纪),无花果栽培渐盛,除广泛食果、入药外,歉年还用于救荒(明·朱棣《救荒本草》)。无花果的栽培利用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世人争相栽种,在中原各地得到较快发展。当时的扦插、分株等繁殖方法,在庭院的栽培配置,北方冬季防寒保护等成功的经验一直沿袭。
主要价值
药用
性味:甘;性凉。
归经: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主咽喉肿痛;燥咳声嘶;乳汁稀少;肠热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痢疾;痈肿;癣疾。
药理作用:①无花果含丰富的营养成分,供食用。在便秘时,可用作食物性轻泻剂。树的乳胶汁中含有抑制大鼠移植性肉瘤之成分(注射时)。
②干果的水提取物经活性炭、丙酮处理后所得之物质有抗艾氏肉瘤的作用。
③从未成熟果实中所得的乳汁能抑制大鼠移植性肉瘤、小鼠自发性乳癌,致使肿瘤坏死;又能延缓移植性腺癌、骨髓性白血病、淋巴肉瘤之发展,使其退化。将此乳汁静脉注射0.02毫升(大鼠)或0.05毫升(兔),可使动物立即死亡,解剖可见内脏毛细血管损害;腹腔注射之情况相似;皮下注射可引起局部坏死;口服则无毒。其石油醚、乙醚提取物对 兔、猫和犬均有降压作用,呼吸略呈兴奋;在猫的瞬膜试验中,无神经节阻断作用。降压作用原理可能属于末梢性的。聚花果水浸液,或以石油醚提取后再以乙醚处理的提取物静脉注射,对麻醉兔和猫均有降压作用。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