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柳编
临沭柳编是产自山东临沭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在临沭县已有1400年的传承历史,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该县白旄镇柳庄的植柳编柳历史最早见于1400多年前的唐朝初年。明朝永乐年间,青云、白旄等地村民,就将杞柳编织成逢年过节出门串亲戚的箢子(相当于手提袋)、餐饮炊具用的笊篱(相当于漏勺)、储粮藏物用的箱篓等工具,供人们生产和生活使用。
2021年,临沭柳编成功申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产业分布
临沭县杞柳栽培和加工历史悠久,其中,白旄镇柳庄的植柳编柳历史最早见于1400多年前的唐朝初年。明朝永乐年间,青云、白旄等地村民,就将杞柳编织成逢年过节出门串亲戚的箢子(相当于手提袋)、餐饮炊具用的笊篱、储粮藏物用的箱篓等工具,供人们生产和生活使用。
品种
主要产品有:柳篮、柳筐、藤筐 、洗衣桶式、仿古筐、圣诞筐、宠物筐、水果筐(篮)等200余种产品,2000多个花色。
荣誉
1973年,临沭县柳编产品被纳入国家首批柳编出口计划,当年出口200余套,打破了我国柳制品出口空白。
1978年,该县组建了全国最早的柳编制品外贸企业——临沭县工艺美术公司,1979年即实现柳编工艺品出口180万元,产品多次获国家、省市奖。
1983年被国家轻工部、外经贸部授予“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白旄镇柳编技师刘德全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多次出国考察和表演柳编技艺,是迄今全国柳编行业里的最高殊荣。
非遗申报
临沭柳编非遗名录申报之路:
2007年5月,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2010年3月,公布为第三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2013年5月,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
2021年5月,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
国务院下发《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21〕8号),正式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临沭县的非遗项目临沭柳编历经7年申报,终于成功入选,实现了我县国家级非遗项目“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