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如何打造“土特产”天花板?

   日期:2023-09-22     来源:陕西网    浏览:342    评论:0    
核心提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奶牛、奶山羊基地,全国纬度最高的茶产业基地近年来,陕西把发展壮大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全

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奶牛、奶山羊基地,全国纬度最高的茶产业基地……近年来,陕西把发展壮大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设施农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冬枣富了十里八乡

“站在小坡向东望,小坡一片新气象,万亩冬枣观光园,家家户户十几万,自古农民都种田,如今这里变公园,坐上火车看枣园,一路风景说不完。”渭南市大荔县小坡村党支部书记薛安全自编自演的顺口溜,道尽了大荔县冬枣产业的兴旺。

大荔县小坡村是一片盐碱地,曾经,这里种不出庄稼,土地流转要不上价格,村民们只能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2002年,小坡村开始尝试种植冬枣,但由于缺乏经验与技术,冬枣种植一直未见起色。后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专家的指导下,农户们尝试搭棚种植,冬枣一结果就被全部收购。

为了复制小坡村的成功经验,大荔县委、县政府整合农业、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资源,投资在小坡村建设大荔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小坡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安仁镇、朝邑镇、范家镇、赵家渡,覆盖率达65%。同时,大荔县坚持把绿色、有机作为主攻方向,实施品牌营销,全方位培植品牌、创树名牌,让“大荔冬枣”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致富产业。

大荔县万亩冬枣产业园(摄像:彭一鹏)

大荔县万亩冬枣示范园(摄像:彭一鹏)

“国内5月至9月份上市的冬枣大部分都产自大荔,大荔冬枣皮薄香甜、核小肉脆,很受市场喜欢。”大荔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雷孟师介绍,目前,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42万亩,“大荔冬枣”品牌价值达53.68亿元,居全国鲜食枣类第一位。

“冬枣救了我们,富了我们。”这是大荔县小坡村村民王念红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大荔县冬枣相关企业及合作社300 余家,建成冬枣销售中心8个、大中型保鲜冷库 25 座,在全国建立销售网点1000 处,直营窗口遍布40余个大中城市,远销泰国、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外市场,产品被指定为G20杭州峰会专供水果、外交礼品水果,2023年成功牵手杭州亚运会。

食用菌撑起千万大产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

在商洛市山阳县食用菌产业园的智能温控菇房内,一朵朵海鲜菇洁白如玉、饱满鲜嫩,它们经过数日的发酵与基料的滋养,将被运往各大城市。

朵朵海鲜菇洁白如玉

朵朵海鲜菇洁白如玉

食用菌产业是山阳县的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山阳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把特色食用菌作为乡村振兴的首位农业产业,以高品质木耳、优质香菇和海鲜菇生产为重点,全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化、绿色化、高端化、集约化、集群化高质量发展。

从菌棒生产、培养、出菇到分拣、包装、出售,山阳县食用菌产业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保障消费者吃到安全可靠放心的食用菌。

“我们通过工厂化生产模式,一年四季都有可售食用菌。如今,食用菌日采收量可达25吨,海鲜菇的批发价可以卖到4-5元一斤,供不应求。”山阳县和丰阳光食用菌产业园技术总监黄国灿说。

技术支撑产业发展,山阳县投入研发资金5000万元,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为首席专家,与西农大、省微生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合作,组建陕西珍馐食用菌研究院,建设菌种研发中心,努力抢占菌种主导权。

截至目前,山阳县共发展食用菌8060万袋,产量6623吨,产值4.27亿元。1.89万户农户镶嵌在食用菌产业链上,户均年增收1.2万元,培育木耳、元蘑、海鲜菇等品种9个,开发“酱大人”等系列产品,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的产业格局。

红苹果用上高科技

全国每9个苹果就有1个产自延安,延安每3个苹果就有1个来自洛川。洛川县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肥沃、保水,非常适合种植苹果。

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赶着毛驴,从外地运回200株苹果苗试种,自此,洛川开启了种植苹果的历史。

目前,洛川县苹果种植面积53万亩,95%的农民从事苹果生产,苹果产业收入占到果农总收入的95%以上。

全自动智能筛选生产线筛选苹果

全自动智能筛选生产线筛选苹果

在洛川县延刚经贸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一颗颗苹果经过全自动智能筛选生产线筛选出大小、光泽、糖度等不同的品质。

“我们的全自动智能筛选生产线相当于给苹果做‘CT’,能及时发现苹果存在的疤点、霉心病等问题,提高了苹果分选的准确率,使顾客满意度得到提升。每个苹果还有属于自己的二维码,消费者可对其‘追根溯源’。”延刚经贸果业总经理郝延刚介绍。

苹果园里成熟的红苹果

苹果园里成熟的红苹果

如今,洛川苹果走上科技支撑发展之路,全县90%的苹果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分级分价、溢价增值,每斤苹果平均售价提高0.5-1.2元,带动果农增收4.8亿元。

从标准化生产、冷藏冷链、分级分选到品种改良、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洛川苹果进行了一场全链路数字化变革,使苹果产业链更加完善、全链条水平不断提升、产业效益持续扩大,带领当地果农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致富路。

“洛川县的苹果科技,从一个县域来说,是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县。”国家苹果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马锋旺表示。

2022年,洛川县苹果综合产值130亿元,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1元,全县89%的果农户收入在10万元以上,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摇钱树、致富果,又盖房、又买车。”如今,苹果产业带给洛川群众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好生态带来“绿产业”

稻谷黄,秋收忙。洋县谢村镇范坝村优质有机水稻种植田里,七八台收割机在忙碌工作。一粒粒金黄色谷粒流入车厢,稻农们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

范坝村地处汉江与溢水河交汇处,土地肥沃,光照充沛,水利条件优越。

“最近天气晴朗,又正值全村有机水稻收割高峰期,大家都忙得不亦说乎。”在范坝村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内,村党支部书记张明德介绍,范坝村以“企业+农户”模式在全村种植有机水稻9000余亩,预计平均亩产1000斤左右。

“这几年我种有机水稻实现了脱贫致富。与企业签订协议后,既发新品种,又订单回收,我对增收的信心很足。”站在地头的范坝村村民王碧玉笑着说。

洋县是朱鹮的重要栖息繁殖地,保护朱鹮也就成了人们义不容辞的大事。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不使用化肥和有毒农药,尽可能地保留天然湿地,造就了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也为发展有机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走进西北最大的有机产业集群洋县有机产业园,园内构建了食药制造产业链、酒水饮料产业链、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等多条产业链,产品涵盖米、酒、薯、药、菌、茶等10大类40余种。

“我们园区以全县17.5万亩有机生产基地为基础,重点打造有机产品加工区、有机食品仓储物流区、全国最大的黑色有机食品基地等五大园区,2022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3亿元。”洋县有机产业园区负责人介绍。

村民在稻田里收割水稻

村民在稻田里收割水稻

近年来,洋县立足生态优势,把有机产业发展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做好“有机”文章,构建平川粮油菜、丘陵瓜果薯、山区中药材3个有机产业示范带,推进“米、果、菌、药、畜”五大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先后打造龙亭“鹮乡稻蛙”、洋州稻虾共生、马畅稻渔综合种养等有机生产示范基地10个。

如今,洋县认证有机产品达15大类110种,种植规模达17.5万亩,有机基地面积居全省第一。实现产值16.4亿元。带动6.26万名群众实现稳步增收。

县域强,产业必须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须要振兴。当前,陕西立足资源禀赋,在特色化、差异化和适度规模上下功夫,形成了一批有品质特色,有龙头带动、有公用品牌、有市场前景、有良好效益的强县富民企业。

走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一大批“土特产”绽放出蓬勃生机,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