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苹果
宝山苹果,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宝山苹果生产地域以丘陵地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酸碱适度。独特的小气候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使这里盛产的苹果品质独特,色泽纯正、果型端正,果面光洁、发育充分,具有各品种应有的特征。果面蜡质均匀,耐储藏,果肉微黄、肉脆汁多、酸甜适度、果香浓郁,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特殊香气。 [1]
2017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宝山苹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宝山苹果生产地域以丘陵地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酸碱适度。独特的小气候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使这里盛产的苹果品质独特,色泽纯正、果型端正,果面光洁、发育充分,具有各品种应有的特征。果面蜡质均匀,耐储藏。宝山苹果要求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5.0%以上,果肉微黄、肉脆汁多、酸甜适度、果香浓郁,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特殊香气。
药用价值
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多吃苹果有增进记忆、提高智能的效果。苹果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大脑必需的营养素,含有的磷和铁等元素,易被肠壁吸收,有补脑养血、宁神安眠作用。苹果的香气是治疗抑郁和压抑感的良药。
历史渊源
苹果原产于欧洲和中亚及中国新疆地区。苹果在中国的栽培记录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上林苑中曾栽培林檎和柰,当时多用于熏香衣裳等,亦有置于床头当香熏或置于衣服,最初作为香囊,较少食用。
中国土生苹果品种在清朝以前曾在山东等地广泛种植,其特点是产量少、果实小、皮薄、味道甜美,但不耐储存,容易破损,因此价格昂贵,清朝时期北京旗人用其当作贡果。
清朝末年,美国人在山东等地引进西洋品种苹果。
民国时期(1912-1949年),西洋品种苹果逐渐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中国土生品种苹果逐渐被果农淘汰,种植范围不断缩小。
20世纪50年代,宝山镇引进种植新品种苹果。
2013年,宝山镇引进苹果栽植新模式,利用M9T337矮化砧木,与烟富3、烟富8等优系富士配套,实施苹果集约化栽培,配套节水滴灌、肥水一体化、绿色控害、高纺锤形整形修剪,生草和覆草覆盖等系列新技术,全镇建成新模式苹果园1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