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坝桂圆
张坝桂圆,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桂圆又名龙眼,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有滋养补益作用。张坝桂圆主要品种有大乌圆、广眼、石硖等,素以肉厚鲜嫩、色泽晶莹、果汁香甜、风味隽美,富含糖份和多种维生素而闻名。
2017年12月0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张坝桂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泸州市江阳区是中国优质龙眼基地重点区和典型的晚熟龙眼商品生产区,其中尤以黄舣龙眼最为出名 [2] 。桂圆也称龙眼,是亚热带果树,喜高温多湿,温度是影响其生长、结实的主要因素,一般年平均温度超过20℃的地方。
张坝桂圆果实近球形,直径1.2—2.5厘米,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龙眼有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延年益寿之功效。
历史渊源
江阳区是晚熟龙眼之乡,已有2000多年的龙眼栽培历史,可上溯到汉代。
西晋文学家左思《蜀都赋》所言“旁挺龙目(即龙眼),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萋,绍朱实之离离。”即言及泸州桂圆。
张坝桂圆林,至少可追溯到清代“湖广填四川”时,张姓人士从湖北黄州孝感入川,引种了第一批桂圆树,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故称之张坝桂圆。
张坝桂圆林占地4000余亩,有桂圆树1.5万余株,荔枝树1000余株,楠木1000余株,以及柑桔树上万株,规模在国内实属罕见。其中有上万株桂圆树都是树龄上百年的“资深”果树,有10来株桂圆树树龄甚至在500岁以上。
生产情况
2008年,因年初遭受冰冻雨雪灾害等原因,江阳区桂圆遭受重创,全市桂圆总产量不到1000千克,而正常年份桂圆的产量在450万千克以上。
2009年,张坝桂圆产量大幅上升,产量在400万斤左右。
2015年,江阳区桂圆栽培面积达6万亩,构成了长、沱两江沿岸150多千米的桂圆生态长廊,产值达2.7亿元。
2018年,张坝桂圆主产区黄舣镇的龙眼产量达1万吨,种殖户实现收入达3000万元。
产品荣誉
2004年,张坝桂圆基地获得农业部南亚热作名优基地认证。
2006年,张坝桂圆基地被命名为“四川省龙眼标准化示范区”,江阳区被中国果品协会授予“中国优质果品重点县(区)”称号。
2017年12月0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张坝桂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张坝桂圆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泸州市江阳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张坝桂圆的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